宮殿介紹 亞歷山大行宮


亞歷山大行宮的十根廊柱


  亞歷山大行宮原本是凱薩琳大帝為她最喜愛的孫子——亞歷山大一世所興建的皇儲宮。女皇延請了義大利建築師︰G. Quarenghi來興建這座宮殿,他也是設計拉斐爾走廊的建築師。

  某種程度上,這座宮殿是按照女皇最尊敬的啓蒙大師伏爾泰所居住的Château Ferney來設計。宮殿的位置臨近女皇常駐的凱薩琳宮(就是前面介紹的夏宮),同處於沙皇村之地。從這座宮殿的規模與用心來看,外傳女皇有意直接將皇位傳給孫子,不傳給與自己脾性不合的兒子,或許確有其事。

  皇孫亞歷山大與巴登公主成婚後,便遷入此座宮殿内居住,保羅一世即位後,亞歷山大成爲皇儲,此座宮殿便成爲皇儲宮。後來亞歷山大在父親被暗殺之後,繼任沙皇,但死而無嗣,保羅第三子繼位,同時也繼承了這座宮殿,這位沙皇就是故事中的——尼古拉斯一世。

  尼古拉斯以此地為主要的行宮,本篇故事就在這座行宮内展開。尼古拉斯崩逝後,他的皇后隱退於此地,並老死於斯。

半圓廳

  亞歷山大行宮整體造型最大的亮點是,以大氣的十大根白色哥林多式大理石柱構成的廊柱,並連接東西兩翼,圍成一個内庭。它優雅的造型至今仍舊是新古典主義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宮殿建築之一。

  這座宮殿亦是末代沙皇與他的皇后(不幸的也叫做亞歷山卓)最愛的一座宮殿,可能是因爲尼古拉斯二世出生於此的緣故。1905年聖彼得堡發生了血腥衝突之後,沙皇在最後執政的十三年頭裏,常駐於亞歷山大行宮,此地遂成爲他個人的寓所。

  沙皇命人將内部裝潢成二十世紀初期所流行的裝飾風格︰青年風格(Jugenstil)。沙皇與家人居住在此宮内,直到1917年的二月革命。

  尼古拉斯二世宣佈退位後,沙皇全家被布爾什維克軟禁在這座宮殿之中,沙皇的表親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拒絕收留沙皇一家,最後沙皇與全家人被帶往位於烏拉山脈的葉卡捷琳娜堡,在那裏全體被槍決,羅曼諾夫王朝就此滅亡。

尼古拉斯二世的起居室


  幸好不是在亞歷山大宮裏行刑,讓我在寫這篇後記時,還能盡量展現這座宮殿美好的一面。

  隔年,亞歷山大行宮便對外公開展示,末代沙皇起居於東翼,西翼主要留存著過去歷史性的樣態。二戰期間,此座宮殿遭到納粹的洗劫、佔領與破壞,戰後蘇聯政府進行古蹟修復,除了盡力保存G. Quarenghi原始設計中的内裝之外,主旨還是在展現末代沙皇的家庭生活,畢竟這裏是他們直到人生最後一刻的家園。

  這座宮殿為廣大的園林所包圍,非常特殊的是,這座園林是以中國風來設計,甚至設有一處中國村,雖然名爲村,其實只是幾棟中式屋子圍成的建築群,中央蓋有一座中國寶塔,塔上能讓人將這座園林的風光一覽無遺,中國村最原初還鋪有琉璃瓦,但這些琉璃瓦無法留存到今天。

  中國村興建於凱薩琳時代,原型可能是根據倫敦的邱園來設計,邱園的建築師Sir William Chambers是十八世紀唯一造訪過中國的建築師,從此處可以看出中國風在歐洲流行的程度,並影響了歐洲上層社會的藝術品味。

中國村


留言